獨 輪


   不穩定的氣候,讓預定的行程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感,至少巴福越嶺、以及本週的環島都延後了。趁著「海棠」的颱風假,寫寫騎車剛滿一年的心得,特別聲明一下,這不是教學文件,論技術我也不夠格,只是分享一下這一年來除了探訪各林道外,花了不少時間練習獨輪的心得。
  為什麼要練習這個令人看起來不太友善、有點高傲個騎車方式,除了一圓國中未能完成的夢想,另外對路線中遇到的下降落差、跨越障礙也很有幫助。跳落差速度快時幾乎可直接騎下,但速度慢時就非得拉龍頭不可,藉由獨輪的練習可以讓跳落差時,拉起龍頭與後輪跨出落差的這段時間使得車身始終左右保持平衡、車頭仰角保持在正角度以便讓後輪先著地,如此才不會產生前翻或側翻的危險降落,在獨輪成功率很高的情況下我才敢開始嘗試小落差的降落。而跨越障礙更是非拉起龍頭不可,這就是獨輪的重要性。當然,上述兩個問題也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牽過去不就好了唄!兩輪穩穩的在地面騎不是很好嗎?

  就獨輪時各部位的配合分述如下:

  • 後輪剎車:這是最重要的部份,無法將後輪完全鎖死的煞車系統,千萬不要嘗試獨輪練習,因為當拉起前輪過頭時會造成後翻,這時候只要按住後煞車就會立刻讓前輪下墬,這是因為後輪煞住時,車子往前進的慣性,會使的整台車以後輪為支點往前進方向旋轉,所以能夠使前輪迴到地面。稍有遲疑的煞車絕對會讓你坐在地上看著車子往前跑。如何判斷煞車是否夠力?簡單來說,將整個人的重量全部加在往前踩的踏板上,後煞車必須有能力完全鎖住車子,這樣的後煞車用來練習獨輪才安全。至於有些煞車反應比較快,手拉動煞車把手的距離較少、有些煞車反應比較線性化,手拉動煞車把手的距離較大,完全看個人適應,都可以完成獨輪的任務。
  • 手的握法:控制後煞車的那隻手,只用食指控制後煞車,其餘的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均握住車把,如此才能兼顧良好的握持力與精確的後輪煞車控制。
  • 坐椅的高度:位置低,重心較穩,但腳無法伸直,踩起來較辛苦。位置高則重心高,但腳能完全伸直,所以踩起來較輕鬆。不論座位高度,均能完成獨輪,視個人習慣。以上所說的是坐在坐椅上完成獨輪的動作,若是以站立的方式來拉獨輪,其困難度相當高。
  • 如何拉起前輪:身體重心往後躺、雙手平均拉起把手的同時,往前踩的腳用力踩踏板。每個人往前踩的腳不同,有的人習慣右腳,有的是左腳,有沒有人左右開弓?沒看過!建議只練習自己習慣的腳,通常往前用力踩的時候,踏板約在水平再高一點的位置,踩踏力、重心往後仰以及拉起把手的力量,三者需完美配合。至於踩的力量傳達到後輪時可產生的瞬間加速度則又與變速器的輕重有很大的關係。另外還有一種獨輪的方式稱為滑行,兩腳不踩踏,車速夠的時候完全只靠重心後仰、拉起把手的力量來獨輪,在此先不論述。
  • 變速器的位置:我的大盤齒數為 44-32-22,飛輪為 34-30-26-23-20-18-16-14-12,我習慣獨輪時的大盤與飛輪的變速配置為 22-18,齒數比為 1.22,有時配置為 32-26齒數比為 1.23,踩起來明顯比1.22重。上述的變速配置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我是基於車速約在12km時所設定上述變速配置。若車速越高則必須將變速變的越重(齒數比越高)才能踩出力量產生瞬間加速度,反之則齒數比須越低。建議用12km的時速來練習即可,速度越快若不慎摔車會越危險。
  • 仰角控制:之前說過,後煞車能使前輪下墬,但是拉起車頭後要如何保持仰角呢?靠的是前進的力量!剛開始練習時會因為前輪拉的不夠高而又不敢重踩來拉高前輪,但是為了保持前輪仍然抬起而越踩越快,最後前輪慢慢下墬。若夠大膽,一開始前輪拉的夠高,則要控制好後煞車。這是獨輪最微妙的地方→心裏的恐懼,初學的人不太敢用力拉,怕翻車,我覺得還是保守一點好,慢慢的加高前輪的拉升高度,爾後會發現過頭時,運用精準的後煞車來修正過高的仰角及車速,並配合適當的前進力量,最後可以使的獨輪平穩前進,這個平衡點並不好控制,盡量保持半扣後煞車,讓後煞車的剎車皮即將磨到碟片或鋼圈、後煞車即將按住的狀態下來練習,一開始常會怕拉過頭而急壓後煞車使前輪突然往下墬,強大的下墬力多少會傷到車身,反覆的練習會讓下墬力變的和緩。
  • 方向控制:這個部分我覺得相當難,直線騎的好才能控制方向,林老闆以前的功力是可以獨輪鑽車陣,很難想像吧?我目前控制方向的方式,是在穩定的直線獨輪、雙手接近伸直狀態下,雙手搖擺車身,可以發現其實是可以轉向的,角度不大,要練到可以鑽車陣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厲害的獨輪放雙手更是我見過獨輪的最高境界。
  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還好有野技林老闆以及車友們的指點,雖然功力還未及你們的十分之一,但還是要繼續練習,並且很感謝你們不吝分享。
   有的人說一個月就可以練起來,但我將近半年才有一點感覺,記得那是去年12月的時候,那個月每晚在縣民大道的自行車道上使勁的拉抬而終於有了一點回報,才知道為什麼一個月可以練起來、還有無數次從鶯歌返回板橋在堤防內讓ROCK SHOX psylo承受了無情的下壓力而漏完所有的油,練這個還真的要有時間及恆心。而過程中還發生過一次摔車,那次明明知道重心不穩還想拉回而摔車,還有一次在獨輪的同時用還想用前煞車煞住旋轉中的前輪然後失去控制整個車後翻人坐在地上,大腦錯亂而影響到控制後煞車的食指。這些過程唯有親身去體驗,下次看到別人獨輪時才會有完全不同的眼光去欣賞!

 


  這完全與上述兩回事的獨輪,這是一台20吋的獨輪車,純粹是好玩而已,原本想用來通勤,但實際騎起來感覺沒什麼效率,不知道26吋的會不會好一點,另外還要克服路人異樣的眼光,所以純粹用來自娛而已。這台是我開始騎登山車之前買的,學會了這個之後請你放心,還是不會用登車山拉獨輪,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騎車方式。
  這種車沒有棘輪,踏板往後踩輪子就會往後跑,要學會往前騎比用登山車拉獨輪要簡單,但是如果要會定竿、offroad下坡、跳上樓梯,那我就不敢說了,因為我只練會往前騎就很少玩它了。
  我是在家裡的客廳練會這台車,一開始先扶著櫃子,踏板保持一上一下,以下踏板為支點,上踏板往前後踩使車子往前後做小移動,用來練習控制車輪的前後,等到熟悉後再改成踏板水平練習。不穩時只要跳車站好讓車子往前或往後倒,等到扶著櫃子可以完全控制車子往前時,找兩個可以扶持的點,距離約2公尺內,在這兩點間行走,相信一個月內你一定可以發現發明這種車的人還真的很神奇!


Let's Bike 2004. No rights reserved. Written by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