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道至鶯歌
 
作者:frank
柑園大橋遠眺練武嶺
練武嶺
 93-8-26中颱艾利肆虐後的攔砂壩
 臺北縣在大漢溪及新店溪沿線所建構的自行車道北至淡水、漁人碼頭、左岸,南至新店及鶯歌,只差鶯歌尚未通車,但因通勤所需,三年前我便捨車多的114縣道,開始走鶯歌溪大漢溪河口旁幽靜的泥路到鶯歌,如今柏油已鋪設到陶瓷博物館前的南靖橋,該是即將通車的時候了。
攔砂壩崩塌露出乾枯的河床
攔砂壩下游
親水的河畔美景不復存在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的艾利颱風算是自行車道受損最嚴重的一次,即將銜接到鶯歌在鶯歌溪大漢溪河口旁的自行車道路基完全沖毀,好幾個月我被迫騎上114縣道,崩塌的攔砂壩再也看不到風帆、划船駕馭其上,原本我認為台北縣自行車道最美的一段也不得不大打折扣,在廣大的河面旁騎著單車的美景已成追憶,所幸並沒有像各個終點〈八里左岸、淡水、新店〉的夜市效應,鶯歌仍然是最幽靜的自行車道。

土堤受颱風摧毀
雨過的泥地
在土堤上看大漢溪

 來看一下三年前的照片,土堤這段是遲遲無法通車至鶯歌的主因,土堤內側是ㄧ大片的凹地,三內內用了難以估計的土方如今終於把它填滿了,原本凹地內有大水塘,有釣客、有蓮花,土堤了另ㄧ側是大漢溪,土堤的末端三年前完全沒有任何包覆,終究承受不住颱風帶來的大水,土堤上盡是碎石,草最長的時候只剩下一個車道。

土堤內側的大凹洞
土堤上
大凹洞內的淤積

 土堤的另ㄧ端與已開通許久的自行車道銜接,颱風時土堤下的自行車道完全淹沒在洪水下,也許攔砂壩沖毀是件好事,下次颱風來時也許行水區不會擴大到自行車道。
今年初,土堤下到自行車道的坡道終於鋪設完成,土堤上也完成了一半,一直到五月初終於全部鋪設到南靖橋與大馬路銜接上,宣告即將通車了。
原本我比較期待自行車道捨南靖橋自行設橋跨過鶯歌溪,然後繼續沿著大漢溪鑽過三鶯橋閉過車多的中正路,但是鶯歌溪跨距真的很大,不知縣府如何規劃,至少過南靖橋再繞回鶯歌溪還是可以繼續沿著大漢溪銜接三鶯橋下南靖里的步道,一來可以到陶博館後方的陶瓷公園,再者可以繼續往二橋、大溪開通也是很有可為的一條路線。

土堤與自行車到銜接處
2007-2-9剛鋪完柏油放置的路障
完工的土堤與自行車道銜接坡道

 對這段自行車特別有感情,培養了三年了嘛,哪裡有野狗、什麼地方狗屎特別多、什麼路段有什麼味道、夏天什麼地方會開什麼花、摩托車最常入侵的點、那些人傍晚會出來慢跑、約會最熱門的地點、毛毛蟲和蛞蝓特別多的路段,自行車道留下的不只是胎痕,而是段段回憶的累積。
三年下來發生的點點滴滴,例如:整球鞋陷入爛泥、半身涉水扛車、紅土黏住輪胎然後卡住車架車輪動彈不得、入口從工地門、棒球場、平交道旁、一直到最近到另ㄧ個工地門換了數次,現在應該不會再換了、一次爆胎所幸有帶備胎、有體力時沿路狂練獨輪及滑行、太久沒騎坐墊又放在最低,連續騎兩天左膝韌帶發炎血腫四天膝蓋動彈不得、還有昨天最慘的ㄧ次經驗,稱為非自願性鐵人兩項,過城林橋後不久避開抽水站的下坡,豚跳一個小階梯失敗後輪遭蛇咬,牽車跑跑停停七公里趕上班,真慘!
這麼好的車道,與汽機車無爭又可省油錢;同事們得知我從板橋過來常常抱著很驚訝的眼光,其實騎上個ㄧ兩週適應一下,你會發現它的友善,腳踏車只比開車多20分鐘。
 無論如何,感受騎車的美好,迎著風、想起小時候、讓速度把凡塵拋開,I'm free !

左方白鷺鷥的棲地現已空無ㄧ鳥 *
2007-5-1土堤已完全鋪設柏油正式向泥路告別
大凹洞經過了三年的填土已經填滿

 



Let's Bike 2004. Written by frank